《甄嬛傳》
最后一幕大戲
緩緩拉開!
終于寫到這篇,我想大家都期待很久了。
寫這一系列,最花心思的應該是揭秘「滴血驗親」真相的那篇:
「滴血驗親」真相大揭秘:溫實初的殘和眉莊的死,到底由誰來負責?
因為這篇文章顛覆了一個觀念:「滴血驗親」一局,并不是由皇后主導,而是由果郡王主導,對皇后一派的獵殺,順便清理甄嬛身邊的真朋友(眉莊和溫實初),讓衛臨上位。
要顛覆這樣一個由來已久的觀念,需要大量確實的經得起推敲的證據,就像有位導演說的: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就算那個成見是錯誤的,荒謬的,陳舊的,過時的,不符合邏輯的,依舊有很多人緊緊抱住不放,維護那種成見就好比維護自己的自尊。
所以破舊立新總是困難的,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更細致更深刻的理解電視劇,理解社會運行的客觀規律,甚至理解人性。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要顛覆另一個觀念:皇上并非死在甄嬛和葉瀾依的手上,他是死于果郡王和慎郡王的聯手,果郡王雖然被皇上賜死,但是他生前布置的計劃依舊影響到皇上,甄嬛、玉嬈、葉瀾依只不過是慎郡王和死去的果郡王手里的棋子,不管她們愿不愿意,她們都要施行這個弒君的計劃,要麼是被愛情挾制,要麼是被親情挾制,要麼是被母子之情挾制,她們只是兇手手里的刀,她們不應該替真正的兇手擔這個罪。
甄嬛曾經在和果郡王泛舟的時候,問了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如果說西施亡的是吳國,那亡越國的又是誰?
自《甄嬛傳》開播以來,有很多人說甄嬛是「奸妃」。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就好似是說楊玉環引發了安史之亂那麼荒唐。
開天辟地,建功立業的功勞都是男人的,但是一旦王朝覆滅,總是有意無意拉出一兩個女人來甩鍋,這種想法,難道不是另一種成見?
而《甄嬛傳》里真正的反派,果郡王與慎郡王,只要他們裝情圣裝情癡,打著「愛情至上」的旗號,什麼齷齪幽暗不能見光的惡行都可以隱藏其下,鮮少有人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更不用說責備了。
用情感利用挾制女人,讓她們去完成最危險的任務,是果郡王一派行動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在最后的弒君大業中,慎郡王將這種手段用到了極致。
我以前說慎郡王是低配版果郡王,看來是我小看他了。
慎郡王是兇猛殘暴下猛藥plus版果郡王,再沒有果郡王行動時溫情脈脈的面紗,殺傷力極強。
接下來我會具體分析慎郡王具體安排,沙盤演練無數次,無論甄嬛怎麼撲騰都要被逼就范的「弒君局」。
這個計劃早在數年前就展開,甚至早在甄嬛回宮之前,這更加說明甄嬛回宮是一步早有預謀的妙棋。
衛臨在問甄嬛要不要給葉瀾依朱砂的時候,透露過一個重要信息:皇上自即位以來,一直陸陸續續服食丹藥。自娘娘回宮的前一年,皇上大病之后,服食丹藥就越來越多,丹藥當中包含了硫磺和水銀,雖然毒性并不大,但是碰到朱砂催化,表面上越來越強壯,內底子越是越來越虛透。
而果郡王一派知道皇上喜歡服食丹藥之后,就投其所好,派湖廣總督(我懷疑湖廣總督是果郡王的人)竭力向皇上推薦張真人,希望皇上體內的毒素越積越多,慢慢搞垮皇上的身體。
而后來衛臨也證實:這是慢毒,查不出來。
丹藥、女色、朱砂、迷情藥,慎郡王就是利用這些東西,日積月累的掏空皇上的身體,使他雖然看上去精力充沛,卻是外強中干,腦子日益糊涂,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甄嬛雖然知曉慎郡王的計劃,但是也無能為力。
直到有一天,皇上在兩位答應小主服侍(有一位是孫答應)的時候口吐鮮血,暈厥過去,衛臨此時是太醫院之首,他診脈的時候,嘴角微微勾起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皇上的大限已到,就算強行續命,也維持不了多久。
皇上在圓明園養病,也斷斷續續養了半年,在這期間,慎郡王日日夜夜盼望著甄嬛動手,補上臨門的一腳,但是甄嬛就是無動于衷,所以才會有后來玉嬈的那句:弘曕和元澈長的像親兄弟,等于是慎郡王利用自己的妻子(棋子),逼著甄嬛扣下了扳機。
在事件發生之前,我們來看崔槿汐給甄嬛的暗示:皇上這病斷斷續續都養了半年,雖說園子里清凈罷,也總不見好。
潛臺詞:皇上的病已經養了半年了,圓明園清凈,你要是動手,可以少些掣肘,這時候就算皇上發生了什麼意外,別人也很難懷疑你。
甄嬛:皇上最掛念政事,把折子送到皇上跟前,他一定會看。
這叫什麼事?
難道甄嬛是希望,皇上看著看著折子,自己把自己給看死嗎?
這就是一種委婉的回絕,甄嬛知道皇上命不久矣,但還是希望順其自然,并不希望加速這個過程。
但是,弒君行動早已展開。
這局就像「滴血驗親」一局一樣,不管甄嬛愿意不愿意,她都必須應對,她根本無路可退。
接著,甄嬛問:靈犀和弘曕呢?
注意這里崔槿汐的回答:靈犀到敬貴妃那里和朧月玩去了。六阿哥跟著慎郡王福晉(玉嬈)在御花園玩呢。
再次注意這個至關重要的時間線。
崔槿汐最后一次提醒甄嬛:皇上的病斷斷續續拖了半年了,你可以動手了。
甄嬛拒絕:皇上喜歡看折子,放點折子讓他去看。
然后甄嬛問:靈犀和弘曕呢?
崔槿汐回答:弘曕已經在和元澈玩了。
看見沒有,一環扣一環,之所以有那句:弘曕和元澈長的像親兄弟的驚天動地的臺詞,完全是因為甄嬛再次拒絕弒君,而慎郡王這次也不玩虛的(他已經忍耐甄嬛很久了),直接就讓他的媳婦,甄嬛的親妹妹玉嬈點燃了那顆最大的定時炸彈。
你不是不肯殺皇上嗎?
那如果皇上知道雙生子的秘密,要滅你九族,你到底殺不殺?
接著,我來說說玉嬈說的那句「弘曕和元澈像親兄弟」的那句臺詞。
大家發現沒有,這句話是元澈的乳母先說出來的,然后玉嬈又重復了一遍。
元澈的乳母怎麼會突然說這種有違倫理,大逆不道的話?
別說是皇家,你普通人家說說大伯和二叔的兒子長的像親兄弟試試看?
這個雙生子的秘密,是慎郡王要鐵了心傳給皇上知曉的,當然由玉嬈那酷似甄嬛的臉說出來,會起到更加爆炸性的效果(讓皇上更容易聯想到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
那玉嬈,到底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把甄嬛隱藏最深也是最致命的秘密,親口吐露給皇上?
她是被逼的嗎?
我覺得不是。
她就是故意的。
也正因為她是故意的,才將甄嬛人生的悲劇性推到[高·潮]。
甄嬛豁出性命要保家人,而甄嬛的兩個妹妹,卻豁出甄嬛的命,要保住她們心目中的愛情。
何其悲哀。
不過,玉嬈的情況會比浣碧更復雜。
我們仔細考慮一下,玉嬈是否會知道:果郡王其實至始至終都是在利用甄嬛,他對甄嬛,并沒有所謂的「真愛」,這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只是精心策劃,看起來很美好的糖衣炮彈。
玉嬈不會知道的,她怎麼可能知道?
觀眾通過全息視角,看了果郡王數不勝數以真愛為借口,置甄嬛實際安危于不顧的騷操作,但還是有很多觀眾,陶醉在果郡王的真愛里面不可自拔。
為何玉嬈就能夠一雙慧眼,看穿整個計劃的真相呢?
首先,玉嬈并不相信皇上對甄嬛的愛。
皇上在甄嬛懷朧月的時候流放甄嬛全家,甄嬛心灰意冷,毅然離宮修行。
后來甄嬛回宮,皇上又看上酷似甄嬛又似純元皇后的玉嬈,又是送海棠簪子,又是送玉佩,可以想見,皇上在玉嬈心中的印象極差。
而與此同時,慎郡王卻看起來像另一個果郡王,出身貴胄,多才多藝,卻是情癡男子一枚,口口聲聲說只娶一個唯一的妻子。
當玉嬈終于知曉果郡王與甄嬛的私情,并且知道雙生子的秘密的時候,我可以很輕易的推斷,她肯定是認為果郡王和甄嬛才是真愛,皇上只是利用權力搶奪甄嬛的無恥小人。
甄嬛的種種細微隱秘的心思,連果郡王和崔槿汐都能騙過,又怎麼會騙不過本來就不常見面的玉嬈?
有人說,慎郡王是逼迫玉嬈說這句話的。
我倒覺得不是逼迫,而是放軟檔,苦肉計,苦苦哀求玉嬈這麼做來保住慎郡王的性命。
對于玉嬈來說,一邊是保住自己的丈夫,一邊是促使甄嬛下手懲罰害死果郡王的兇手,這個決定雖然艱難,但并非不可思議。
那說了那麼多,玉嬈到底算不算背叛甄嬛?
算的。
因為玉嬈行動之前,沒有和甄嬛打招呼,或是沒有嘗試探知甄嬛不動手的真正原因。
在長姐和丈夫之間,玉嬈選擇了相信慎郡王的一面之辭。
在保姐姐和保老公之間,玉嬈選擇推出姐姐去完成最危險的任務,而把慎郡王藏在自己的身后。
而且玉嬈親口說這句話,也是慎郡王給甄嬛的嚴正警告。
慎郡王:你親妹妹的命在我的手里,我今天可以讓她揭露雙生子的秘密,明天就可以安排她去做更危險的事情。浣碧最后到底怎麼死的,你不會忘了吧?
所以甄嬛沒有選擇,一時之間,自己所有家人的命,都被推到了皇上的對立面,她不作為,就是眼看著自己的家人去死。
然后甄嬛對玉嬈說:慎郡王是近親,宮里宮外勞他多留意著點。
玉嬈回答:我明白。
到底什麼事要多留意著點?
玉嬈又明白了什麼?
甄嬛和玉嬈是在對暗語,因為要對已經病入膏肓的皇上進行最后的獵殺,所以有些事情必須安排下去。
大家現在還以為:孫答應和那個狂徒的私通,是偶然發生,然后甄嬛「湊巧」拿這件事去氣皇上的嗎?
這個私通,是慎貝勒精心安排下的好不好?
皇上重病不能動氣,還有什麼比嬪妃和侍衛私通,更能讓皇上血氣上涌的呢?
而且,孫答應和侍衛私通這件事,就是甄嬛和果郡王私通的完美復刻。
在告知皇上,雙生子就是甄嬛和果郡王生的「孽障」之后,馬上就上演孫答應和侍衛私通這場好戲,什麼赤色鴛鴦肚兜?什麼顛鸞倒鳳,不知天地為何物?
完全是在刺激皇上,讓他聯想到甄嬛和果郡王是怎麼在宮外顛鸞倒鳳,然后懷了雙生子之后又設計回宮,給他戴雙份綠帽子的。
而這樣的刺激,也讓皇上根本不可能再原諒甄嬛。
皇上罵孫答應:賤人!朕才一病,她就與人私通,當朕死了嗎?要把她五馬分尸。
這些話在甄嬛聽來,也是格外刺心。
她與皇上之所以幾年來相安無事,全虧雙生子的秘密沒有泄露。
這樣一來,慎貝勒就是把甄嬛與皇上最丑惡最不能見光的齷齪,赤裸裸的撕開給兩人看。
皇上不殺甄嬛,他就枉為皇上。
甄嬛不殺皇上,她也不是甄嬛。
這兩人,終于在慎郡王的精心設計下,走到了勢不兩立的生死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