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最得寵的姑娘并不是明蘭也不是墨蘭,而且早早就出嫁了的華蘭。
華蘭是盛家的嫡長女,她出身的時候父母恩愛,她也因為嫡女的身份被家人寄予厚望,送到盛老太太身邊撫養,老太太可是勇毅侯府嫡女,奈何一生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女,對華蘭悉心教導自然也是疼愛的。后來華蘭不負所望嫁入高門,用孔嬤嬤的話來說華蘭就是一面「活招牌」,她的名聲很好,盛老太太也夸她會盤算,那麼華蘭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那麼完美嗎?其實不然。
華蘭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完美,甚至在原著中她還是集盛纮和康姨媽缺點于一身的人,她的人品作為實際上也早就被盛老太太看透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華蘭身份高貴,又是從小養在盛老太太身邊的,為什麼盛老太太對她遠沒有華蘭親近,還說出了「華兒好大的面」這樣的話來。盛老太太向來有遠見,若不是發生了什麼,她是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的,只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她看透了華蘭。
康姨媽看不得別人好,明蘭和她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見到明蘭過得好之后,她立刻便跑到顧家指手畫腳,面對自己親妹妹和妹夫盛纮不和,她也是看熱鬧的心態,后來林噙霜被送走了,盛纮和王若弗的關系也好了不少,她心里不平衡,經常跑到盛家惹是生非,華蘭雖然沒有康姨媽做的那麼過分,卻也有這方面的基因在。
在原著中,華蘭撮合明蘭和顧廷燁,得知顧廷燁送去的豐厚嫁妝后,心中立刻就不痛快了。若不是身邊人告訴華蘭,顧家水深,明蘭以后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華蘭心里也不會舒服。
海氏出身高門,嫁給長柏屬于低嫁,即便如此,王若弗依舊不會善待海氏,她也曾想過給兒子送妾,不過長柏是一個正直的人,他從小看著父親寵妾滅妻,知道后宅不寧的危害,所以與海氏一條心,絕對不接受妾,明蘭把這件事告訴華蘭后,華蘭卻諷刺海氏。
「我那個弟妹好福氣,比我強多了,納個妾室也死不了的」。
華蘭這話實在是太刻薄了,長柏是她弟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和和睦睦夫妻恩愛有什麼不好的?看到自己弟弟妹妹恩愛,華蘭不僅不覺得高興,反而嘲諷,不得不說華蘭自己過得不好便見不得其他人好,這心胸和康姨媽又有什麼區別?
華蘭自己就是婆婆送妾的受害者,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華蘭對海氏的嘲諷,足以見得她心胸狹隘,見不得別人好。
盛纮自私,只有核心的利益才能打動他,華蘭何嘗不是如此呢?
華蘭撮合明蘭和顧廷燁,并不是因為顧廷燁有多好,而且因為她在夫家地位低,而自己的丈夫在顧廷燁手下做事,若是自己妹妹能嫁給顧廷燁,那她在夫家也能說得上話。
顧廷燁曾經的名聲是什麼樣的大家都清楚,招貓逗狗不學無術之徒,華蘭和他交流并不多,自然也不知道這個人的本性,對他的印象大多也停留在世人的評價之上,可即便如此,華蘭依舊一個勁兒的夸她好,還幫著顧廷燁與明蘭牽線搭橋。
好在顧廷燁改邪歸正,若顧廷燁依舊是傳言中那樣的人,華蘭如此做豈不是毀了妹妹一生?
盛老太太為華蘭也算算計了不少,無論是華蘭出嫁時候的嫁妝,還是后來華蘭生子之事,可在盛老太太中毒之后,華蘭便和盛老太太疏遠了,明知事情真相,還慫恿妹妹如蘭為母親求情,這實在是有些恩將仇報是非不分了。盛老太太為盛家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中,長柏能剛正不阿地處置自己母親,而華蘭從小養在老太太身邊,不僅不能為老太太說一句公道話,還想讓明蘭放過罪人,實在可笑。
就像墨蘭所說:「大姐姐,你人前人后兩幅面孔,還配在我面前說廉恥二字」。墨蘭當時的確無恥,可華蘭在墨蘭丑事敗露之后,一個勁兒地說要打死她,這究竟是盛家長輩的意思,還是華蘭心中也是這樣想的呢?華蘭害怕墨蘭丑事曝光影響自己,更不愿意看到墨蘭嫁入伯爵府高出自己一頭。
盛老太太是一個聰明人,華蘭在她身邊養了那麼多年,她不會不知道她的脾氣秉性,雖然在外人面前華蘭是家中的好女兒,婆家的好兒媳,實際上她卻繼承了盛纮與康姨媽的缺點,不過人無完人,在那樣的大環境之下,華蘭有自己的私心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