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鬥劇的熱播,讓大家對清朝的選秀制度感到陌生而又熟悉,一會兒包衣選秀,一會兒八旗選秀,搞得很頭疼。今天,小編就好好跟大家聊一聊清朝的選秀制度。
第一:選秀制度的分類
清朝選秀分為八旗選秀和內務府選秀。
八旗選秀三年一次,參選的都是貴族的女兒,她們運氣好的,直接被冊封為妃,或者是賜給皇室公子、王公大臣做嫡福晉、側福晉。比如《如懿傳》中的富察皇后和如懿就是參加八旗選秀。
內務府選秀一年一次,參選的都是包衣出身的女兒。她們進宮就是為了當宮女。比如《延禧攻略》中的女主魏瓔珞就是選進宮當宮女的。如果父親是做大官的,會被指給皇子皇孫做使女格格,比如《如懿傳》中的高晞月就是包衣選秀做使女格格;有些宮女,出宮的時候配個侍衛,比如《延禧攻略》中的喜塔臘爾晴爺爺是一品大員,她以宮女的身份嫁給一等侍衛傅恒。
需要明確一點:八旗選秀跟內務府選秀,她們參選的位址是不一樣的,所以不會出現《如懿傳》中,八旗貴族的女子跟包衣出身的女子在同一個涼亭裡參加選秀的場面。
第二:包衣選秀
包衣選秀裡面包含的內容比較多,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包衣的意思是家生奴才,他們的包衣身份只跟他們的主子有關係。所以,在清朝影視劇中,只要聽到大臣自稱奴才,就表明他們是心腹大臣。比如《甄嬛傳》中的隆科多和瓜爾佳鄂敏自稱奴才。
②包衣的主人是誰?他們都是皇子皇孫及其他宗室子弟。比如年羹堯的主子就是雍正皇帝。
③戰爭時代,包衣大多都是戰俘;和平時代,包衣大多都是罪犯、破產者、還有包衣的後代。需要明確一下,包衣的身份是世襲的。除非是因為建立功勳被抬旗,才能擺脫包衣身份。在《如懿傳》中,高晞月被抬旗,成為貴族;魏嬿婉被抬了兩次旗,還是包衣;《延禧攻略》中的嘉嬪祖上就是向大清投降的朝鮮族人,所以嘉嬪也是包衣。
④包衣出身可以做官,也可以做後妃。比如《如懿傳》中的高晞月父女,父親做了重臣,閨女做了貴妃。
⑤所謂的抬旗就是奴隸主允許你擺脫包衣的身份。所以抬旗對後宮妃嬪來說是大事,比晉升一級帶來的榮耀還要大。
以上就是關于大清選秀的內容。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