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目前,明宣宗朱瞻基已經成功登上帝位,隨著丈夫身份的變化,太子妃胡氏成為皇后,而朱瞻基想封太子嬪孫氏成為貴妃一事上卻受到了張太后的阻止。
了解過明宣宗這個朝代的人都知道,朱瞻基不喜胡皇后,偏愛孫皇后,這在歷史上是有跡可循的。在《尚食》這部劇中孫皇后作為劇中的主角,肯定有妥妥的主角光環。其實不然,不管在劇中,還是在歷史中,在朱瞻基時期的後宮中,孫氏只是受到了皇帝的寵愛,但是在權勢上,她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話語權。只因為有張太后的存在。
在最新劇情中,因為明仁宗朱高熾的薨逝,按照明朝的法制,無子的妃嬪需要殉葬,但是因為郭妃以往的跋扈,和對太后的威脅,郭妃也被張太后放在殉葬之列。因為這件事情,姚子矜與張太后發生了爭執。張太后霸氣地對姚子矜說,「過去這麼多年,我護著自己的丈夫,守護著自己的兒子,以後還要守護這大明的江山。」可能有的觀眾因為張太后和女主角姚子矜不和,所以對張太后有偏見,其實歷史上,張太后是非常睿智的女人,也被稱為女中堯舜,輔佐了明朝三代皇帝,為明朝奉獻了自己一生,她說的這段話是她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張太后還是燕王世子妃的時候,就對燕王夫婦非常孝順,事事親力親為,燕王當時對這個賢慧的兒媳婦非常滿意。甚至于朱高熾的太子之位,除了非常屬意朱瞻基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氏非常合他心意。他的看法也沒錯,在他離世之後,張太后輔佐了明朝的三代皇帝,為後期明朝的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高熾辛辛苦苦做了20年的太子,在這期間,他日日擔憂自己的太子之位,事事戰戰兢兢,劇中描述的場景,父皇的一個眼神都讓他心慌不已。好不容易登基做了皇帝,可以不到一年,就因病離世。而後其子朱瞻基登基,尊張惶後為太皇太后。
而朱瞻基也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時常侍奉起居,四方進貢的東西,他都會先送到張太后這邊,而且經常帶著妃嬪陪太后游西苑,去永樂長陵和洪熙獻陵的時候,遇過河橋的時候,更是親自下馬扶轎。
當年到十三陵祭拜的時候,民眾夾道歡迎,旁邊的老人孩子都歡呼拜禮,張太后見狀告誡皇帝,老百姓擁戴你,是因為你能給他們帶來安穩的生活,所以皇帝凡事要把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回程途中有百姓送來食物,太后讓皇帝食用,說:「此田家味也。」想要借此告誡皇帝,不要忘記農家。史書上所說的「洪宣之治」,其中必有張太后的一份功績。
在宣德帝死後,正統帝才9歲,未免朝廷動盪,太后為了擊破謠言,便召諸位大臣到乾清宮,對著太孫說:「此新天子也。」面對大臣讓她垂簾聽政的請求,太后說:「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此後便時時監督孫子勤奮學習,讓他重用前朝的老臣,而皇帝的親信王振在太后在時,也不敢專權,也沒有胡作非為。對于一般的外戚專權在張太后身上也沒有發生,因為張太后自己的娘家人要求非常嚴格,時時告誡他們,要按規矩辦事,對他們的升官賞賜也是非常嚴格的。
所以張太后在時,正統帝前期大明朝還是很興盛的,但是張太后去世之後,王振擺脫了這個制約,越發肆無忌憚,之前得罪過他的老臣不是死就是告老還鄉,明朝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從興盛到衰弱的。
對于丈夫、兒子、孫子的朝代,張太后都竭盡所能為他們籌畫,那真的是為家,為國,是真正的一國之後的風范。
所以就算朱瞻基對孫氏的偏愛多麼不一般,孫皇后始終都沒辦法越過自己的婆婆。在廢胡皇后這件事情上就很明顯,原本朱瞻基早就想廢後立孫氏為後,被張太后一直阻攔中次次後移,就算在朱瞻基終于成功廢後之後,胡皇后在太后的幫襯下,廢後的日子也並沒有很難過,就算胡皇后都不能對胡氏隨意處置。
不管是在劇中還是在真實的歷史,張太后在後宮的位置都是絕對的霸主,就是受寵如孫皇后,都不能逾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