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果郡王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抱得美人歸,給皇上的頭上搬來了一個足球場。
當然,給皇上腦袋上搬足球場的并非果郡王一個,還有個太醫溫實初,甚至還有個皇上身邊的侍衛,一個皇上做到這麼份上,也沒誰了。
如果給這個綠油油的果實找一個萌芽的話,就不得不提甄嬛跟禁足的沈眉莊相見。可以說,正是她們那次相見,給皇上的頭上埋下了「報復」的種子……
談《甄嬛傳》第34期:時刻準備綠帽子,甄嬛小像的荷包,果郡王可不止掉過一次!
一、
閑月閣事件是甄嬛故意下套給華妃鉆,沒想到華妃笨得可以,導致計謀非常成功。隨后,甄嬛便偷偷進入到閑月閣,跟朝思暮想的沈眉莊,眉姐姐見了面。
一向謹慎又冷酷的甄嬛,見了沈眉莊也是禁不住淚流滿面,足可見二人的感情之深。甄嬛在外面一直不肯相信沈眉莊會為「假孕」爭寵,但不相信歸不相信,總得找點證據證明她是被陷害的。
直到這時候,倆人才真正見了面,探討此事,這時候的甄嬛就像辯護律師一樣,詳細地詢問了整個「假孕」事件真相,不放過任何的蛛絲馬跡,試圖還沈眉莊一個清白。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甄嬛還想知道沈眉莊這時候怎麼看待皇上?
可以說,沈眉莊自從「假孕」事件后,就再也沒有愛過皇上了,也為日后的出軌溫實初埋下了伏筆:
「……卻也指望他能信我憐我,讓我可以有終身的依靠,看來終究是我錯了!」
沈眉莊一旦認準了一件事后,會義無反顧地堅定自己的意念,說她死心,不如說她突然就看穿了皇上的本質:
「但是到我這地步我才明白,君恩,不過如是!」
沈眉莊痛心的并非皇上不信她,而是不信她之后,還不聽她解釋,并當眾讓她出丑。皇上抬手拔掉了「合和二仙」的簪子,沈眉莊一下子就披頭散發在面前,這種恥辱是任何一個大家閨秀所不能承受之痛。
心死也不過如此!
二、
可以說,跟沈眉莊的這次交流,也讓甄嬛對皇上的感情發生了些許變化。正是懷著對皇上感情的思考,甄嬛才一頭撞進了泛舟湖上的果郡王船上。
在此之前,甄嬛跟果郡王面對面的交流一共有兩次,一次是果郡王微醉之時,言語輕薄了甄嬛,還看了人家的腳。另一次則是七夕夜晚相會,那一次算是良辰美景,桐花臺下對詩賞月。
其實,果郡王所謂的喝醉了酒,言語輕薄了些,都是假話,是謊話。他一開始就是奔著給皇上修建足球場去的,或者是他的行為,即使是無心之舉,但也是奔著這個結局走的。
先說他們倆的第一次相見:
毫無疑問,那時候的女子,腳屬于隱私部位,是不能輕易給丈夫以外的男子看的。但甄嬛也確實比較任性,眉姐姐「懷孕」,溫宜公主生日,這麼大的宴會她非要離席。
離席也就罷了,還偏偏跑到湖邊戲水,甚至脫了鞋襪,中國老祖宗有句老話,叫蛤蟆看綠豆對上眼了。解釋一下就是,什麼樣的人就能吸引什麼樣的人,自己失態在先,也就不要怨果郡王被吸引過來:
「李后主曾有言,漂色玉柔擎,來稱贊佳人的皮膚白皙,所言果然不虛。可是我看不如用縹色玉纖纖,更見玉足的雪白纖細之妙。」
人家劉姥姥進榮國府見到年輕人進屋,還想著避一避,甄嬛卻停下來,還一眼認出來對方就是果郡王,讓流朱趕快行禮。
所以,甄嬛嘴上講自己久居深閨,根本不認識果郡王,就是騙皇上的假話!
三、
實際上,果郡王第一次跟甄嬛見面,所作所為確實很過分:
后宮乃皇上的后宮,這個果郡王不在前宮待著,沒事老往后宮跑,十分可疑。而且男女授受不親,這麼簡單的道理,連整個后宮都是自己的皇上都不敢逾越。
比如除夕夜,甄嬛在倚梅園掛小像被皇上撞到,她說了一句:
「我的鞋襪濕了,在換呢。」
皇上立馬停住腳步,不敢向前了,要知道那一晚皇上也是喝了很多酒了,也是在微醉的情況下思念純元皇后,才進的倚梅園。
而果郡王明明知道面前的人是嫂子,還跑去評論了一下人家的腳,這種行為就像現在人第一次見到嫂子,評論人家的「胸」真白,真大,得是C罩杯吧?
而甄嬛呢,行為也不正常,換別人,喊一句「流氓」,也就趕緊跑開了,她不僅不跑,還跟果郡王對上了話,講什麼笛子不離身,一看就是果郡王。
事后果郡王的解釋是:
「上次唐突貴人,實非允禮所愿,溫宜公主生辰那日,正是額娘入宮之時,我回想舊事,一時不能自持,失儀了。」
你信嗎?
我還真信,果郡王為什麼想到自己的額娘就郁悶了,就是因為當時他老娘可是舒妃,先帝最寵愛的妃子。可惜后來人家德妃的兒子當了皇帝,自己的老娘硬是被逼著出了家,這種滋味可不好受。
再加上皇上時刻在敲打著果郡王,他心理變個態,想著報復一下,也不是沒可能!
四、
果郡王刻意接近甄嬛究竟出于什麼目的?
可以推斷出,果郡王應該是對純元皇后就有意思,結果遇到了酷似純元的甄嬛,這讓他有點想入非非。
正趕上甄嬛也是那種真性情,不忌憚也不排斥跟果郡王接觸,這才給了他足夠的勇氣。
如果第一次相見還有醉酒的成分在里面,那麼第二次見面,倆人的談論內容就非常露骨了。
這次見面是在桐花臺碰到的,果郡王悄無聲息地走到了甄嬛身后,念了首詩:
「金風玉露一相逢,更勝人間無數……」
這可是《鵲橋仙》中的詩詞,最后一句話可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甄嬛不跟夫君在屋里吃飯,卻跑到桐花臺跟果郡王勝卻人間無數,心里會沒有鬼?
當然有鬼啦,不然的話華妃誣陷她去清涼殿陷害溫宜公主時,甄嬛為什麼不敢講自己當時是跟果郡王在一起?
甄嬛的曖昧行為就給果郡王造成一個錯誤直覺,誤以為甄嬛對他也有意思,這才有了第三次的相遇。而且第三次相遇,可不是果郡王主動湊的甄嬛,而是甄嬛突然就撞進了自己的小船。
五、
見到甄嬛進了船,果郡王眼睛都開始冒綠光了!
說了沒幾句話,甄嬛的鼻子就聞到了杜若的味道,不僅聞到了味道,甄嬛還知道這是情花:
「杜若是有情的花,難道王爺有意中人了?」
如果有人說甄嬛對果郡王沒意思,打死我也不信,一般情況下,女子詢問男子是不是有意中人了,除非這倆人是死黨,否則就是對他有意。
顯然這時候的甄嬛跟果郡王關系還沒有好到死黨的程度,也就表明她是有那層意思在里面的,雖然不明顯,但是有。
而且倆人談的話,也是非常有意思,先是果郡王把甄嬛比喻成西施,把自己比喻成范蠡,要知道這倆可是情人啊,啥意思?
后來果郡王又一個勁地講《牡丹亭》:
「情不知而起,一往而深。」
實際上,《牡丹亭》是個小黃書,在清朝那時候是本禁書,孤男寡女,半夜三更,泛舟湖上,還聊著小黃書,想想這畫面就辣眼睛。
這時候果郡王一個無意中的舉動,暴露了一切,那就是他的香囊掉了,這個香囊可不是一般的香囊,里面有甄嬛的小像。
如果說第二次果郡王的香囊掉落是浣碧設的計,那麼這次香囊掉落,就是果郡王故意而為之,目的就是為了試探甄嬛。
甄嬛一看,壞了,越界了,玩過火了,馬上正襟危坐起來:
「王爺有幸可尋一往情深之人,我與皇上朝夕相對,但愿也有此情!」
六、
后來甄嬛真正跟果郡王好上后,她曾經跟果郡王說過一句話:
「其實在宮中時,我已經把你視作知己!」
哎,哎,哎,看了沒,甄嬛多麼有自控力的人,在果郡王的攻勢下都不能自已,也難怪那麼多女子被果郡王折服!
果郡王想綠皇上,不是一天兩天了,或許是他性格使然,或許是當初皇位沒傳給自己的報復,或許,他沒錯,是那些女人錯了:
浣碧,果郡王自帶撩妹技能,幾句話哄得她眉開眼笑,非他不嫁,甚至為他殉情而亡。
孟靜嫻,為啥要嫁給果郡王,就是因為多年前跟果郡王見過一面,這個女子也不是傻女子,為什麼見一面就念念不忘,非他不嫁了呢,肯定是果郡王撩了人家唄。
再有葉瀾依,昔年葉瀾依孱臥病榻,無人問津,命懸一線之時,果郡王伸出援手救她活命,最后也是一舉俘獲女子心。
他就是一個多情的王爺,而且他的多情,還總是愛在皇上后宮多情,難道不知道后宮是皇上的后宮?
即使沒有甄嬛,也有王嬛,也有李嬛,只不過她長得像純元皇后罷了,只有上了酷似純元皇后的甄嬛,才能最大限度地給皇上頭上種上青草。
而,甄嬛不過是遂了他的愿罷了,畢竟第一次戲水時,甄嬛不僅一眼就認出了果郡王,還沒有刻意疏遠并拒絕他。在這一點上,她甚至不如流朱,流朱還知道用衣服蓋著她的腳,生怕被果郡王看到。
所以,甄嬛視他為知己,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看腳?桐花臺?還是倆人深更半夜在小船上看小像,談《牡丹亭》?
這種行為,跟現在深更半夜,孤男寡女同處一車,談論《玉蒲團》,是一樣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