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該劇沒有魔改史實。二來,該劇的服道化在同期播出的影視劇當中堪稱一流。
在最新的劇情中,當上皇帝後,朱瞻基信錯一人,埋下一禍患。
至于其具體詳情,總得來說如下所示:
當上皇帝
《尚食》中,朱瞻基的皇帝之位,雖然來的坎坷異常。
但是,由他當皇帝,卻也是一個必然事件。
首先,朱高熾的皇帝之位,是因為朱瞻基才得以保全。如果不是有朱瞻基,朱高熾的皇帝寶座,一早就被朱高煦或者朱高燧給奪去了。所以說,朱高熾不讓朱瞻基當儲君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朱瞻基能當皇帝,決定權在朱高熾手中,也不在朱高熾手中。一來,永樂帝在世之時就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欽定了皇太孫為大明第五任皇帝。二來,朱瞻基為人德才兼具,上到達官顯貴,下到黎民百姓,每一個不對他讚不絕口。
信錯一人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這話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警醒後人,千里之堤也有可能會潰于蟻穴。
大明的皇帝雖大多數都是明君,但偏偏出了幾個寵信宦官的,最終造成了大明的國運衰弱,慘遭滅亡。
雖說劇中的朱瞻基一早就對自己的貼身太監袁琦有了戒備之心。
但是他終究還是在不經意之間,錯信了袁琦一回。
自永樂帝朱棣,也就是朱瞻基的皇爺爺在世之時,掌管蔬菜瓜果供應的司苑局就已經經常做一些中飽私囊的勾當。
現如今,朱瞻基當權,這種事情竟然仍舊存在。並且大有愈演愈烈之態。
而身為總管的袁琦非但對此事置之不理,竟然也去分了一杯羹。顯而易見,朱瞻基也理應為此事負責,畢竟袁琦是朱瞻基一手提拔的。
埋下禍患
朱瞻基登基稱帝之後,宮廷內外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卻是暗潮洶湧。
就拿他的那兩位叔父,漢王和趙王來說吧。
朱瞻基自以為漢王已經痛改前非,實則漢王早就在準備招兵買馬了,意圖帶兵造反了。
至于趙王就更加難以應對了,此人善用陰謀詭計,慣于躲藏在暗處,試圖在漢王起事之後,來一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當然,漢王和趙王雖是禍患,卻不是朱瞻基一手埋下的禍患。倘若要問朱瞻基埋下的禍患為何,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太監袁琦身上。
朱瞻基素來重情重義,所以就放過袁琦許多次,可袁琦不但屢教不改,而且還一次次得寸進尺。
再加上在最新的劇情中,朱瞻基狠狠地教訓了袁琦一頓,讓袁琦吃了四十丈。
所以,這很難不讓人害怕袁琦是否會受遊一帆的挑撥,倒向趙王,在背地裡對朱瞻基使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