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后親手毒死情人隆科多,又晉封眉莊為嬪?背后用意不簡單

古月 16/04/2022 16:57 檢舉

過去看《甄嬛傳》,看到太后晉眉莊惠嬪。

我在想:眉莊也算沒白辛苦,太后真心喜歡她,皇上不為她晉封,太后病榻之上仍不忘提升她的位分,免她讓人欺負去。

可最近重溫《甄嬛傳》,心境與從前大有不同,竟從太后的舉動中看到別樣的深意。

太后喜歡眉莊不假,一早從選秀便開始,而眉莊對太后的孝順也早從失寵便開始。

若僅為了喜歡而晉封,選在任何時刻都可以,偏不早不晚選在隆科多剛死的特殊時刻?

在我看來,晉封之事的真實用意,喜歡眉莊占一成。

其余九成,是一個母親為兒子的「計深遠」,是太后對皇上的良苦用心。

太后的用心良苦先要從太后與皇上矛盾的親子關系說起。

太后育有兩子,皇四子(當今皇上)和皇十四子。

太后生皇上時還是普通宮女,內務府包衣出身,身份低微不能撫養皇子。

皇上一出生便養在孝懿仁皇后名下,因而母子自幼分離,關系并不親近;

后來太后晉升德妃,生下皇十四子,親自撫養、關愛有加。

「九子奪嫡」中,同為太后所生的兄弟二人互為政敵。

皇上一登基,便將敵對兄弟「老十四」幽禁皇陵、限制自由。

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個兒子太后都疼也都愛。

可無奈皇家的手足情總比不過帝王霸業,所以即便太后有心,卻并不能調和兄弟二人的關系。

太后和皇上的關系也由此變得復雜。

皇上矛盾,他對太后又愛又怨,想要靠近卻又怕受傷害。

皇上期待母愛,他渴望太后對他像對待老十四一樣,把他當作小孩子來呵護,凡事以他為重。

可太后卻勸他放了「老十四」,那個曾經要將自己置于死地的親弟弟。

皇上有怨,在他心里,不殺已是底線,可太后總是求情,他怨太后不懂得他心里的苦。

所以,他會尊封她為太后,給她最大榮耀,也會去看望她,對她盡孝,但他唯獨不會將內心最真切的期待親口說給她聽。

直到太后死后,他才對著她的遺體說:「快睡吧,好長大,長大把弓拉響,這樣哄孩子的歌,你從來未對我唱過。您能為我唱一遍嗎?」

同樣擰巴的還有太后,她對皇上有憐有氣,竭力彌補卻又小心謹慎。

童年無法陪伴他,讓他一人在后宮謹小慎微地生活,太后終究覺得虧欠皇上。

她竭力彌補他,關心他的身體,主持他的后宮,操心他的天下,籠絡他的權臣。

她看得出他內心里的敏感,所以母子間對話時,她總是順著他的意思。

即便他看上了她不喜歡的妃子,專寵她覺得不適合的佳人,她也從不強力干涉,甚至并不對他明說。

只是將那妃嬪(如甄嬛)叫來提點幾句,或者在安排妃嬪(如葉瀾依)住處的小事上多加留心。

她努力做一個好母親,試圖修復皇上心中的創傷。

可她也是「老十四」的母親,如何能看得自己的親生兒子處境凄慘?

每當她感覺親子關系有所緩和,便試圖勸他放過「老十四」,他們的關系便又會僵化。

太后同樣有氣,氣皇上不懂為人母親的艱難。

其次,隆科多地死打破了太后與皇上苦心經營的親子關系。

太后與皇上雖不十分親近,但平日里母子的相處還算融洽。

在不提及「老十四」的時間里,他們做到了「母慈子孝」。

只是母子之間的嫌隙竟還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太后的青梅竹馬、昔日情人。

卻也與年羹堯同是輔佐皇上登基的肱骨之臣,權力依仗。

皇上忌憚年羹堯手握大權,將年家斬草除根。

那時太后是皇上的戰友,母子一同籌謀策劃,一舉殲滅年家勢力。

而輪到隆科多,太后苦心勸說:「年羹堯與隆科多是扶持皇帝登基的重臣,既然年羹堯不可留,隆科多就不能再殺,否則后人會說,狡兔死,走狗烹,怨皇帝過河拆橋。」

相較于太后與隆科多的少年情誼,我更相信太后說的這番話是出自她對皇上的母子深情。

只是皇上幼年曾見到隆科多與太后相擁,心底十分介懷。

所以任憑太后如何苦口婆心,皇上都只認定太后留戀往昔舊情,私心偏袒隆科多。

皇上甚至狠心斥責太后:「殺隆科多不止是為兒子,更是為了保皇額娘的聲譽。」

可太后身為母親,卻到底舍不得站在皇上的對面,讓他背上天下罵名。

太后帶著少年時曾為隆科多做過的小菜,酒里點了劇毒,敘過舊后便斷送了隆科多的性命。

那是年少時的情意,無論苦澀還是甜蜜,對于經歷過后宮爾虞我詐的太后而言,終究是心底難能可貴的一份回憶,她親手葬送。

太后回來便大病一場,皇上對太后說情的氣還未消,又見太后為此心郁病倒,更是氣憤。

母子關系至此僵化,皇上久不見太后,只有眉莊侍奉太后左右。

此時,太后下旨封眉莊惠嬪。

太后此時晉封眉莊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首先太后在幫皇上籠絡前朝人心。

狡兔已死,走狗亦烹,皇上連殺兩位肱骨之臣,朝堂上難免人心惶惶。

要知道,朝堂上除了忠直諫言的部分文官,大多數人都是順應主流發聲的。

而主流的核心通常是位高權重的宰輔或者手握重兵的將軍。

年羹堯和隆科多均已死,朝堂上需要一個引領聲音和風向的人,而這個人最好是官位很高、實力很強,卻又不會功高震主的人,若有「把柄」拿捏在皇家手里更好。

身為妃嬪的沈眉莊便是這「把柄」,而她的父親沈自山也是最好的人選。

沈自山是濟州協領,主管地方軍隊的駐防,官居正三品。

不同于甄遠道,他是武官,雖是地方官,卻手握兵權。

沈自山很「厲害」,地位不低,從眉莊初入宮便可以見得。

初入宮有六位小主,滿、蒙、漢軍旗各一位貴人。

而眉莊被封為沈貴人,是漢軍旗地位最高的人,當時甄嬛也只是一個常在。

沈自山還很「上道」,沈家對眉莊的培養完全是依照皇帝妃嬪的標準進行的。

眉莊的言行舉止、大方得體深得太后與皇上的心,甚至最初皇上還準她協理六宮的權力。

足以見得,沈自山是有能力引導朝堂風向,并一心為皇上效力的。

太后提升沈眉莊的位分,同樣也是提高沈家的地位。

雖說家族勢力是妃嬪的靠山,但反過來,后宮妃嬪的恩寵位分同樣是家族的榮耀地位。

其次是太后在幫皇上平衡后宮局勢。

晉封眉莊時,后宮的局勢雖不至于脫離皇上和太后的掌控,但至少是與他們的計劃偏離的。

皇上與太后從來不許后宮一家獨大。

最初華妃與皇后平衡,眼見華妃勢大,便扶持眉莊。

眉莊失寵,又有甄嬛與華妃平衡。

直到年家倒臺,華妃死了,皇上太后便屬意甄嬛與皇后平衡。

直到甄嬛失寵離宮,后宮中便只有皇后的勢力。

得寵的安陵容和祺嬪均是皇后的「手下」。

敬妃忌憚皇后,端妃又病怏怏,好不容易出個葉瀾依,卻是個不聽擺布的主。

皇后雖是太后的親侄女,但皇后謀害妃嬪、殘害皇嗣,屢次不聽太后規勸。

為了烏雅氏和烏拉那拉氏的榮耀,太后不許廢后。

因而她要守護后宮、平衡局勢,就只能物色信得過、靠得住的人選,一步步提升。

所以她提升眉莊的位分,努力促成眉莊和皇上的好事。

雖然當時只是晉升嬪位,但若后來眉莊沒死,太后定然會繼續扶眉莊上位,逐步為太后平衡后宮勢力。

再次,太后在為皇上維護顏面

自古帝王最在意千古流傳的聲名。

太后親自了斷隆科多,便是不愿意皇上背上千古罵名,替皇上做惡人。

而在「孝」名上,太后同樣不忍皇上受人指責。

前朝的言官盯著的不止是前朝的時局,還有后宮的時事。

太后病重,皇上竟久未去太后宮中盡孝,若是讓言官逮住,「不孝」的罪名太大。

所以太后此時提升眉莊,便是要世人看,皇上事多,讓得寵的賢妃盡心為太后侍疾,孝心可表,孝心可贊。

《甄嬛傳》看完,最讓我難過的便是:太后一生為子籌謀,可至死也未能與皇上和解。

都說母愛偉大,可被愛的孩子卻總是不得其深意。

皇上不懂,即便她不曾養育小時候的你,可只要你是她的孩子,她便會盡全心力維護你;

哪怕你對她有怨恨,哪怕你讓她傷心,可她只會把苦咽到肚子里,把罵替你扛下,把她能做得最好都給你。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推薦文章

©2023 www.17doing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政策與安全 條款 隱私 版權 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TOP
X
檢舉
請使用真實的郵箱如無法和您取得聯繫我們將無法對您的檢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