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懿傳》
如懿重情,少時相知,而后相許,但最終相看兩厭,夫妻之愛,離散而終;
《 甄嬛傳》
甄嬛善謀,少時只求一人心,一片真心遭涼薄,最終握緊權柄,走上萬人之巔;
*蘭因絮果 緣盡而散
《如懿傳》
青櫻與弘歷自幼一起長大,那時的青櫻家世顯赫,姑母位居皇后之位。弘歷因出生之故,少年時期活得小心翼翼;
微時,青櫻從未低看弘歷,弘歷亦對青櫻暗生情愫;
因三阿哥「不要」青櫻,青櫻得以順利嫁予弘歷,本以為兩人能并肩而立,卻因姑母被幽禁,青櫻只能以側福晉的身份迎入潛邸;
彼時,弘歷已是默認的儲君,而青櫻家族烏拉那拉氏沒落,但弘歷的求娶之心未曾動搖;
那年的青櫻與弘歷,閑時撫琴作詩,忙時伴君于書墨硯案前,琴瑟和鳴,那是他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一朝為帝,青櫻因姑母之過,屈于高晞月之下,為嫻妃。后宮之中,名位最重,青櫻為求自保,改名如懿。她本無意與人相爭,但她人卻不曾放過于她;
朱砂之毒,冷宮放蛇,毒計毒心,如懿九死一生,她終是靠自己出了冷宮。 那時的如懿,心是暖的,皇帝的一句「有他在」,足以讓如懿對面一切的風雨;
貴妃卒,皇后殤,如懿終是登上了皇后之位,實現了少時她與弘歷并肩而立的約定;
人心難測,帝王之心更是難懂,如懿始終都是那顆愛人之心,而皇帝已不再是少時的寶親王;
斷發為祭,為去了的青櫻和弘歷,如懿如此決絕,絲毫沒有為自己再留任何余地。心死之人,如同劇中她見皇帝最后一面時,只留下一句「蘭因絮果」。
*少時滿心期待,心死情殤更重權柄
《甄嬛傳》
一場選秀,因為眉眼身形與故去的純元皇后相似, 甄嬛輕易得到了皇帝之愛;
得知「莞莞類卿」,甄嬛恍然大悟:「原來所有的情愛終是錯付。」甄嬛生性倔強,再不肯為人替身,生下公主,自請離宮修行;
那時的甄嬛心灰意冷,她為自己選擇了凌云峰為歸宿;
允禮的出現,讓甄嬛的心慢慢活了過來,本想與允禮拋開一切,從此隱姓埋名,可是老天終是與她開了一場玩笑;
允禮被害,點燃了甄嬛復仇的焰火,甄嬛以已為誘,騙取帝王之憐惜;
腹中之子,掃平甄嬛回宮的阻礙,她以半副皇后儀仗重迎入宮,彼時的她已經非過去的甄嬛,而是絕情斷愛的熹妃;
熹妃入宮,她與允禮終是有緣無分,雙生之子,保得甄嬛一世榮華。 妃位至貴妃,她步步為營,她心中明白,她與皇后,只有一個能坐擁萬人之上的寶座;
皇帝重病時,已疑心甄嬛,甄嬛只淡淡回了一句:「那年杏花微雨,你不該說自己的果郡王。」
一切的情愛仿佛早已注定了因果,皇帝駕崩,甄嬛終是成了太后,這是她能握住的全部。
《如懿傳》如懿看得讓人心痛,少時之愛,最終離散, 如懿于后位沒有太多執念,自始至終她更重于情,可是她忘記了,那年她的少年郎早已是涼薄的帝王。
《甄嬛傳》甄嬛一生的蛻變是她重回后宮的那一刻起, 斷情絕愛,與帝王虛與委蛇,甄嬛以己為籌碼,扳倒皇后時,甄嬛對自己的后半生已有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