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和《如懿傳》中,都有主角命人扮鬼來嚇唬對方團隊成員的情節。
然而,相較于《如懿傳》中,如懿命惢心扮鬼嚇唬高晞月,《甄嬛傳》中的甄嬛,命小允子扮鬼嚇唬麗嬪,手法并不高明。
01、時機不對
如懿命惢心扮鬼,是如懿入宮數年之后。
彼時,她經歷過皇上的寵,也感受過皇上的冷,被其他妃嬪羨慕嫉妒過,也被身邊最信任的丫鬟背叛和陷害過。
如懿了解對方團隊每個人的個性,所以,她目標直接、精準,整個扮鬼的過程就是為高晞月量身定制的。
而甄嬛讓小允子扮鬼,發生在她入宮不久時。
對于宮中錯綜復雜的關系,甄嬛所知不多。
這次扮鬼,甄嬛有兩個目的。
一是敲山震虎,查出余答應給自己下毒真正的指使者。
二是打擊這個幕后的「大boss」。
經過小允子一番「神操作」之后,甄嬛的第一個目的已經達成:麗嬪在瘋癲無狀時供出了華妃。
但是,第二個目的,甄嬛顯然沒達成。
她以為:宮中凡事講個「理」字,華妃指使余答應害自己,這是大罪。
皇后知道了一定會主持公道,以皇上對自己的寵愛,更會嚴厲懲處華妃。
甄嬛能這樣認為,顯然是對宮中局勢缺少了解。
她不知道華妃之所以能夠受寵這麼多年,所依傍的根本就不是「德行無虧」,而是年家的權勢。
只要年羹堯還在,別說是皇后,連皇上和太后也不能奈她何。
她更不知道,皇后只是外表親切、和藹、公正,內里是一個唯利是圖者,只要華妃沒有真正動搖她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她斷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貴人與華妃杠。
因為時機不對而貿然出手,小允子扮鬼這件事,表面上成功了,實際上卻下了一盤爛棋,直接導致了兩個后果:
第一、替華妃團隊除掉了「麗嬪」這個「豬隊友」,使曹琴默在團隊中地位提高,間接增強了華妃團隊的戰斗力。
第二、使甄嬛團隊和華妃團隊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不可調和,給了皇后「漁翁得利」的機會。
02、方法上漏洞百出
還是對比《如懿傳》中的扮鬼事件。
如懿利用阿箬的死來扮鬼,其實早有準備。
她命人在阿箬的尸體上偷偷撒下磷粉,使尸體焚燒的時候出現藍色「鬼火」,先打造出一種詭異的氛圍。
之后,讓惢心在自己的宮里扮鬼,如懿再稍作配合,假裝被嚇病。
惢心真正出翊坤宮扮鬼嚇唬人,只有一次,那就是到咸福宮去嚇唬高晞月(雖然惢心一個弱女子能偷偷進咸福宮也不合理),并且只是一閃而過。
最后,如懿將高晞月平常用的艾葉換成苦艾,導致她產生幻覺。
又因高晞月本來身體已經很虛弱,加之驚懼過度,這才殞命。
如懿命惢心扮鬼,雖然方法也不周全,但比較謹慎,除了惢心直接去咸福宮那次,其它的環節做得相對隱秘,不容易被查出。
而《甄嬛傳》中小允子扮鬼,方法要「簡單粗暴」得多。
雖然小允子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但咱也不知道,他怎麼能做到在天上飄來飄去的。
小允子出來嚇唬人,一共有三次。
一是嚇唬小太監。
二是嚇唬富察貴人。
三是嚇唬麗嬪。
每次都敢直接用大白臉往人面前懟。
如果這三次,但凡有一次,宮里侍衛能夠及時趕到,放箭把小允子射傷活捉,甄嬛的宮斗之路也就到頭了!
這樣看來,小允子能夠在戒備森嚴的后宮扮鬼三次而全身而退,如果不是仰賴運氣,那就只有一個解釋:小允子是深藏在宮中的武林高手!
可是,這樣的高手還能入宮當太監嗎?
可能嗎?
《甄嬛傳》中的扮鬼事件,雖然看著過癮,但也只能是看看而已,禁不住推敲。
從扮鬼過程上來說,如果麗嬪沒那麼膽小呢?
如果她被嚇得直接暈倒而不是滿嘴胡話呢?
如果小允子出現一點差池被抓住或殺死呢?
甄嬛指使下人在紫禁城中裝神弄鬼,搞得人心惶惶,這罪名可比華妃讓余答應毒死一個小小的貴人大多了!
從結果上來看,對方戰隊除去一個麗嬪之后,戰斗力不降反升。
所以,讓小允子扮鬼這事兒,實在是甄嬛下的一招「爛棋」,風險大、收益小,還留下諸多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