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里面,敬妃最開始雖然對甄嬛不是那麼好,但是也沒有傷害她,甚至多多少少還幫襯著點,最后生了朧月,甄嬛在宮里過不下去,只能遠走甘露寺,臨走時將朧月托付給了敬妃。但是甄嬛為了父親,不得不引誘皇上讓自己回宮。
回宮后,甄嬛眼看著朧月和敬妃特別親,甚至敬妃好幾次有意無意的不愿意讓甄嬛接近朧月,甄嬛心知肚明,這一點在最后敬妃害甄嬛的事情敗落后,她一句沒有說到朧月,用什麼深宮寂寞來作為借口,甄嬛卻已經猜出來,直接戳破,「姐姐這麼做,無非是為了朧月」。既然甄嬛早就知道,為何不早點承諾讓敬妃撫養朧月,偏偏等到敬妃下黑手才答應?原因有 2個:
第一,親情難舍。甄嬛最初以為自己再也不回去了,所以才忍痛把親生女兒交給別人撫養,但是重新回宮后,甄嬛對朧月的母親又重新泛濫,畢竟沒有哪個母親能接受真的和自己孩子分離。甄嬛最初認為的是,朧月和敬妃只是因為這些年,敬妃撫養朧月長大,有了感情,但是朧月始終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只要假以時日,自己努力修復母女情,總能夠撥云見日,讓朧月重新回到身邊,真心把自己當做親娘。
可是甄嬛卻沒有想到,朧月竟然這麼離不開敬妃,甚至于在朧月心目中,自己就是個長得漂亮的妃子,盡管有皇上要求所有人在甄嬛離宮過程里,不能在朧月面前提起甄嬛,可是從敬妃和朧月的關系來看,敬妃的私心也是一大原因,因為敬妃自己也不肯在朧月面前哪怕是偷偷說起甄嬛。
甄嬛明白了,朧月和敬妃的母女情難以割斷,如果強行拆開他們,不光是敬妃會逐漸背叛自己,朧月以后也會恨自己,但是這種放手需要時間,甄嬛等得起,敬妃不行,她才會冒險接受皇后拋出的橄欖枝,幫她做壞事。甄嬛也明白了,自己必須痛下決心了,否則,敬妃可能真的會和自己敵對。
第二,測試敬妃。甄嬛知道敬妃對朧月好,不然朧月何必知道甄嬛是親娘,可是還愿意跟著敬妃。但是養育只能說明敬妃對朧月是盡心了,可是在深宮之中,危險重重,只有盡心的照顧不夠,還要能夠不要命保護朧月才行。甄嬛也想看看敬妃到底能為了朧月豁出去多少。
敬妃一直以來是不爭不搶,佛系的在后宮保全自己,當初華妃與皇后爭斗成那樣,敬妃都堅持保持中立,如今卻為了朧月不惜做缺德事,陷害甄嬛,可見她為了朧月可以多麼的瘋狂,甄嬛也放心了,即使自己不在身邊,朧月也有依靠,因為敬妃會拼命去對抗所有會搶走朧月,傷害朧月的人,只有確認這一點,甄嬛才敢徹底放手把朧月交給敬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