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代表炙熱的愛情,白玫瑰代表純潔的心靈,而黃玫瑰代表為愛道歉。所以,甄嬛愛的究竟是誰?
○
本篇是暗黑版《甄嬛傳》的大結局,我會用確鑿的證據分析,甄嬛最后心里到底愛著誰?
是皇上,還是果郡王?
我們先來看一個重要的細節,最后一集,甄嬛以太后的裝扮出場,在發髻很醒目的位置,帶了一支金玫瑰的簪子。
這支簪子和皇上有關。
在甄嬛離宮修行期間,皇上有一次探訪碎玉軒,睹物思人,拿起這根金玫瑰簪子說:這是她最心愛的玫瑰簪子,她什麼都沒有帶走,就是人干脆利落的走了。
而蘇培盛說:娘娘把長相思帶走了。
而甄嬛帶走長相思的時候,果嬛戀還沒有正式展開,所以可以說,甄嬛當時相思的對象是皇上。
后來,皇上到凌云峰探望甄嬛,對甄嬛說:若非當初你這般任性,意氣用事,朕又怎麼會舍得讓你出宮?但你若不出宮,朕又怎麼會知道竟會對你如此牽掛?
這是傲嬌皇上和甄嬛分別三年之后的變扭表白,他終于明白,他愛的并不是純元的替身,而是甄嬛本人。
然后,皇上又從龍袍里面拿出這枚玫瑰簪子,對甄嬛說:當初朕曾命你落飾出家,如今為了朕,再度裝飾吧。
要知道,皇上來凌云峰之前,是不確定甄嬛是否真的愿意和他和好如初的,但是他依舊把她最心愛的玫瑰簪子帶上。
那就說明,皇上此行,就是來求和的,只不過甄嬛主動,他順驢下坡就更順利一點。
再結合玫瑰花的話語。
紅玫瑰代表炙熱的愛情,白玫瑰代表純潔的心靈,而黃玫瑰代表為愛道歉。
那編劇安排這一幕,就非常具有深意了。
但是這枚金玫瑰簪子,甄嬛回宮,到皇上死前,她從未戴過。
但是等皇上死后,甄嬛當了太后,就立刻把這最心愛的玫瑰簪子戴起來。
可以說,為了保證后半部果嬛戀哪怕僅僅保持表面的「真實感」,剪輯煞費苦心。
當然不可能在果郡王活著的時候,就讓甄嬛把玫瑰簪子戴起來,當時甄嬛貼身戴的是果郡王送的珊瑚手串(保命用的)。
但是當甄嬛一旦脫離果郡王勢力的挾制,開始「做自己,表真心」之后,她立刻就戴上了皇上送的玫瑰簪子。
為了心底殘存的愛情,再度梳妝。
甄嬛心里愛的真正是誰,還用我多說嗎?
接下來我再說說,甄嬛當了太后之后,和宜修的最后一次見面。
《甄嬛傳》有兩次濃墨重彩的會面,讓我蠻驚訝的。
一次是太后和隆科多死前的詳談,一次就是甄嬛和宜修臨死前針尖對麥芒的談話。
因為按照劇情來分析,我當時覺得沒有必要花那麼大的篇幅去展現那兩次對話。
第一是隆科多本來就是一個次要的配角,為何要將他和太后的那段往事說的那麼清楚?
第二是宜修在七十集左右已經宮斗退場,后面整整六集毫無表現,甄嬛回宮之后大殺四方,宜修也沒有像樣的戰術反擊,怎麼最后搞的宜修像暗黑大boss一樣(有表現那麼遜的大boss嗎?)。
○
現在我才明白,因為果嬛戀的「真相」導演不能明說,所以不得不用隱晦的方式,映射到其他場景暗示一下。
太后和隆科多的舊情,暗示著果嬛戀的本質,就是果郡王為了奪取權力,利用甄嬛的愛,在利用的過程中甄嬛已經識破,但是因為果郡王手握把柄(合婚庚帖),甄嬛只能假意周旋,最后用一杯毒酒送果郡王上路。
而宜修,我曾經說過,宜修就是女版果郡王。
宜修控制安陵容用的招數,和果郡王控制甄嬛的招數,很多都非常相似,思維方式也像。
宜修也打著愛的旗號,害的皇上差點斷子絕孫。
而果郡王打著愛的旗號,害的甄嬛差點滿門抄斬。
所以甄嬛帶著皇上賜予的金玫瑰簪子,專門去找宜修中門對狙,這就不僅僅是她和宜修兩個人的恩怨了。
這是甄嬛對果郡王的嘲諷(我愛的還是皇上),也是甄嬛為死去的皇上向宜修討回公道(你害的先帝差點斷子絕孫,所以你一輩子只能當皇后)。
最重要的莫過于這句話。
宜修:你竟不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天下間竟然有你這樣的額娘?
甄嬛:當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先帝生前受了后宮多少算計,連他自己都算不清。
你們想想,皇上和果郡王若泉下有知,聽到這話,會是什麼反應?
甄嬛此時,完全站在皇上的角度,替皇上伸冤,替皇上喊屈,為皇上成全,若她不愛皇上,她又何苦呢?
難道她精神分裂?
心里愛著果郡王,然后在行動上完全向著皇上?
我覺得,甄嬛也在用這種虛偽的方式報答果郡王。
果郡王口口聲聲說愛她,但是做出來的事,都是把甄嬛至于危險的境地。
甄嬛也口口聲聲說愛果郡王,但是做出來的事,都是挖果郡王的墻角,推果郡王的寶塔,這才叫投桃報李,相得益彰呢。
然后我來說說弘曕入嗣和玉嬈最終的結局。
乾隆:今日慎郡王上書,說膝下唯有一女,希望以果親王之子入繼。
這句話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膝下唯有一女說明慎郡王和玉嬈是有生育能力的,而玉嬈比甄嬛還小好幾歲,正是二十幾歲的大好年華,怎麼就「王嗣無繼」了呢?
說明乾隆登基之后,玉嬈就徹底從棋子,變成棄子。
所以慎郡王寧可把王嗣傳給果郡王和孟靜嫻的孩子,也不愿意把爵位傳給他和玉嬈的孩子。
以后玉嬈只能和慎郡王保持表面的夫妻關系,再也不會有所出了,否則生下男孩,豈不是要威脅元澈的王嗣地位?
慎郡王也是在用這樣方式來報復甄嬛:你所最愛的妹妹,在我的手里,永遠都得不到幸福。
就算看在太后親妹的面上上,表面給予尊重,但是也沒有什麼夫妻溫情可言。
當然,元澈入繼慎郡王府,也導致另外一個結果,那就是果郡王無嗣了。
慎郡王上書的時候當然可以猜到這個結果,所以他也用這種方式向新帝交投名狀。
乾隆自然心領神會:以后再挑好的,繼承果親王后嗣就是。
那什麼才是「好的」呢?
乾隆和甄嬛有一段非常微妙的沉默,然后乾隆又向甄嬛講述了一遍《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那讓弘曕入嗣果親王府,是乾隆和甄嬛事先商量好的,還是乾隆逼迫甄嬛做的決定?
我覺得以甄嬛和乾隆的默契,根本用不著事先商量,更不存在逼迫,事情已經發展到如此田地,只要臨門一腳,就可以永絕后患,又何須逼迫?
這里甄嬛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弘曕曾被先帝議儲,若是外頭再起閑話動搖江山,豈不是哀家的罪過。
只要弘曕一天還是皇子的身份,有繼位的可能,就免不了被當成棋子利用。
此時慎郡王看似對新帝俯首稱臣,又何知他是心悅臣服,還是另有想法,以圖東山再起?
甄嬛也怕弘曕最后會成為另一個果郡王,為了不可能成功的野心,枉送了性命,索性就塞進果郡王一脈,讓他當一個富貴閑人算了。
乾隆心領神會:額娘思慮周詳,兒子自然應允。以后等弘曕長大,兒子會讓他享親王尊位,一生榮華。
這也是乾隆被封寶親王的時候,甄嬛說的話:若是弘曕以后要封親王,額娘希望由你來封。
又是一次圓滿的利益交換。
以絕無繼位的可能來換一生榮華。
也可以說是甄嬛愛子的用心良苦。
乾隆走后,甄嬛說累了,在床上,晃晃悠悠,好似做了一場一生的長夢。
大家仔細看導演精心截取的片段,果郡王只有三分,皇上倒有七分。
且杏花微雨的初見,姣梨妝的嬌羞,鳳凰于飛的意氣風發,洞房花燭的一滴清淚,點點滴滴,都與皇上相關。
若甄嬛最終真是恨毒了皇上,又何必在最后的夢中念念不忘?
只是這段感情開始美好,中間苦澀,結局潦倒,最終還是錯過了。
空余一縷玫瑰的殘響,停留發間,聊表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