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傅櫻」遺憾更多是因為富察傅恒。
從始至終他的心里、眼里只有魏瓔珞一人。即使后來魏瓔珞成為皇上妃嬪,他也盡自己所能地幫她。盡管會嫉妒和不甘,但都抵不過一句:只要她想要!
《尚食》的播出看似彌補意難平,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不難發現:朱瞻基終究不是傅恒,他的感情永遠無法做到像傅恒那般純粹。
1、姚子衿與朱瞻基的相愛,是幸運,而不是命中注定如果當初胡善祥沒有推卻朱瞻基的靠近,或者她早些放下心結,解除兩人之間的誤會,那麼最先走進朱瞻基心里的,就不是姚子衿了。
這段愛情與其說是兩人命中注定的緣分,不如說是姚子衿的幸運。
2、他給姚子衿的只有偏愛,不是唯一朱瞻基在娶姚子衿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女人了,即使娶了姚子衿,也沒有拒絕妃嬪們的靠近。他會陪著她們聽歌、下棋,品嘗做的小食。
而他對子衿也的確不同,將她安排在永寧宮示意對其恩寵;將她升為貴妃,給她地位榮耀。
從始至終,給子衿只有偏愛,并不是唯一。
有人說是姚子衿太作。可真是如此嗎?
中秋宴上,姚子衿示好獻上的美食,討太后與皇帝開心。而朱瞻基一邊怪子衿對他冷漠,一邊又當眾斥責。
不禁有些好笑:心心念想娶的人娶到了,為何這般不珍惜?
書房內,姚子衿用玩偶逗他開心,滿以為終于等到兩人甜了,想不到又被禁足了。
尤其在姚子衿失聲后,他自顧自發起怒火,氣她的不理會,不將自己放在心上,完全沒有察覺到子衿的異樣。
而以姚子衿這般聰明,怎會不知道該如何去哄皇帝?但她執意沒有去做,寧愿忍受丈夫的冷漠和誤會。
我想太后那句話,或許正是答案:不甘和憤怒!
胡司膳曾告訴子衿,所謂祥瑞,只是她當年一句戲言。然而也是這句戲言,奪走了本該屬于她的榮耀和身份,她不該怨,不該恨嗎?
從她被選中開始,她沒有一天為自己而活,只要太孫喜歡,她都要學,還要學得精。母親為了她的前程,選擇自盡;大夫人因為她的事臨終時也帶著憤怒。
而她呢?卻被遺忘,闔宮上下,又有多少人記得她的存在?
朱瞻基是君王,習慣于別人的順從,也習慣于別人的討好,因此對于姚子衿的特立獨行很難接受。
他把她當作妃嬪,一個需要受他護佑的女人,卻從來沒有問過,她想要什麼。
身份與成長環境的不同,注定讓朱瞻基不能像傅恒一般,單純愛著一個人。
我想姚子衿喜歡朱瞻基是真,選擇做女官終身不嫁也是真。但那一聲「阿貍」,或許是她說服自己接受的理由。
只是帝王之愛,從來就沒有那麼簡單啊,希望接下來劇情多一些甜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