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這部后宮女人的爭斗大戲之中,大部分人都是善于偽裝的。
比如說安陵容,一開始明明心里嫉妒甄嬛和眉莊嫉妒得要死,面上卻還要表現得多麼姐妹情深。
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個可愛吃貨的淳常在,實際上也只是靠著純真的表象來達成自己爭寵的目的罷了。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另外一位善于偽裝的人物,那就是瑛貴人。
很多人都覺得瑛貴人有著與世無爭的性情。
最后,她卻因為三阿哥的情感錯付,而被皇帝賜死。
在整個事件中,她是最無辜的那一個,而我卻不那麼認為。
我認為瑛貴人是故意勾引三阿哥的,因為她的行為有太多的矛盾與不合理的地方。
瑛貴人與三阿哥的第一次邂逅就是極其浪漫的。
當時三阿哥被皇后硬逼著選福晉,皇后嘴上說著讓他自己挑選。
實際上,皇后卻是為了捍衛烏拉那拉氏的地位,特意安排青櫻與三阿哥熟絡。
可惜,舉止傲慢的青櫻并未入得三阿哥的眼,反倒使三阿哥對她討厭至極。
在敬貴妃與朧月的幫助下,三阿哥才得以從相親現場逃出來。
兄妹二人在御花園散步,圖個清凈。
此時,瑛貴人就以一個極美的狀態出現了。
淺綠色的衣服,淡雅的裝束,玉手輕輕拂過一朵紅色的叫做「美人面」的花。
這引得三阿哥花癡地說了一句:「名花傾國兩相歡」。
皇帝的嬪妃,與成年的阿哥之間是要避嫌的,是絕對不會單獨說話的。
哪怕是平日里,甄嬛或者寧嬪跟三阿哥說上幾句話,都是宮女太監一大堆在邊上。
可是奇怪的是,瑛貴人怎會恰好在三阿哥落單的時候,她也在獨自一人賞花,就那麼恰巧遇到了。
按理說,皇后為三阿哥相看未來福晉的候選人,這可是宮中的大事。
平日里與瑛貴人關系不錯的敬貴妃,都受邀前往皇后處幫忙相看,瑛貴人怎會不知?
所以只能有一種可能,就是瑛貴人是故意創造的這次偶遇機會。
再看接下來他們的對話。
三阿哥說瑛貴人看起來悶悶不樂,瑛貴人說只是想念家中親人。
三阿哥又問:「那親人不能入宮覲見嗎?」
如果真是避無可避,偶爾一次單獨見面了,那正常的回答只能是:「偶爾想起罷了。三阿哥,時候不早了,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因為這種情況下,只有盡快走開才是上策。
可是瑛貴人怎麼做的呢?
她說:「見了還是要散,聚少離多。」
接下來,就是一頓傷春悲秋,以及對三阿哥的開解。
也是此次交談,使三阿哥看到了瑛貴人的善解人意,從而對她動了不該動的心思。
細想一下,一個皇帝的嬪妃,跟一個第一次見面還并不熟悉的皇子說那麼多,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說是長輩對晚輩的愛護,更是談不上。
瑛貴人與三阿哥年齡差不多,之前連面都沒見過,哪有什麼母與子的感情。
之后瑛貴人為皇帝彈箏,還得到了夸贊,皇上說她箏彈得最好,還不喜爭寵,自有好處。
本來是郎情妾意的安靜時刻,卻迎來了不速之客「三阿哥」。
連皇上都納悶地問:「怎麼這個時辰來了?」
三阿哥說自己不想這麼快有福晉,怕會影響學業。
之后還說想找個自己喜歡的溫柔賢淑的女子,說著還看了一眼瑛貴人。
而瑛貴人呢?
從一開始聽到三阿哥的話就頻頻點頭,甚至還面帶難以自制的微笑。
這表示她是贊同三阿哥不找福晉的決定的,甚至還有點小竊喜。
一個成年的阿哥,并且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找一個有強大母家的福晉對自己是十分有益的。
這也是皇后給三阿哥安排選福晉的初心。
皇后一方面想要壯大自己的母家,一方面也是真心想讓自己的母家扶持三阿哥。
而皇后與三阿哥的對頭們,尤其是有其他皇子傍身的嬪妃,比如甄嬛。
她們實則是不希望三阿哥選個有極好家室背景的福晉的。
這也是為什麼三阿哥沒看上青櫻以后,甄嬛卻讓四阿哥接手。
可是以上這些,對于一個無子嗣、無黨爭的年輕嬪妃來講,是沒什麼關系的。
而瑛貴人表現得如此高興,說明她對三阿哥有私心。
這個私心是什麼?稍后我們再詳細分析。
有了前幾次瑛貴人給三阿哥發出的曖昧信號,三阿哥的行為就越發大膽了。
當時瑛貴人帶著一名宮女行走至一處宮墻之下,三阿哥莽撞地跑過來,喊了聲「貴人」。
而后發現瑛貴人身后還跟著宮女,就把宮女給打發走。
這時,如果是懂得避嫌的人,一定會阻攔宮女離開,不會再讓三阿哥有跟她獨處的機會。
宮女是瑛貴人的宮女,如果她此時阻攔的話,相信三阿哥也沒辦法。
可是瑛貴人沒有阻攔,好像兩個人真有見不得人的事,哪怕是貼身宮女也不能知道的那種。
這也給了三阿哥一種信號,瑛貴人和他一樣,對對方是有說不出來的情感的。
所以,她才默許宮女的離開。
三阿哥之后更是越矩拉瑛貴人的手,大膽地說出了「我知道你對我好」。
還有那句經典的「皇阿瑪他老了」。
整個過程中,瑛貴人并未說什麼狠話,只是點明「我是你的庶母」,最后落荒而逃。
如果我是瑛貴人,一定會趁此機會跟三阿哥說些狠話,斷了他不切實際的念想。
「我不喜歡你,我真正愛慕的是你皇阿瑪。」
「你所謂的我對你好,只是你自己覺得的,其實這根本不是關心愛護,更不是什麼愛情,我只是客氣地跟你說兩句話而已,三阿哥不要誤會了。」
「其實我對所有人都是這樣說話的,你真的不是個例外,你也永遠不會成為例外。」
「如果再這樣,咱們就去找皇上對峙,無論怎麼樣都是死,還不如死個痛快。」
以上這些話,哪怕瑛貴人說上幾句,說不定就可以讓三阿哥死心,可是她沒有這麼做。
這里我們分析一下,瑛貴人其實不應該是個拎不清的愚蠢之人。
之前,她作為清涼臺的侍婢,并且被果郡王提攜專門伺候甄嬛。
可見做丫鬟期間,她就是一個玲瓏通透的人兒。
后來入了宮,短時間內被皇上升了兩級成了貴人,也算是有寵的。
在后宮里與其他嬪妃相處也相安無事,可見是個高情商的主兒。
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她心里明鏡似的,怎麼偏偏就遇到三阿哥,就這麼拎不清了呢?
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亂說。
除非,她是故意的。
最后三阿哥寫的情詩被人舉報到敬貴妃,從而這件事情鬧得整個后宮都知道了。
瑛貴人被皇帝賜死。
說來也不奇怪,瑛貴人本身就是果郡王府獻給皇帝的禮物,而皇帝對她的喜愛也是那種對禮物的喜愛。
這就跟喜歡一個琉璃花瓶一樣,我喜歡你,就會把你放到經常看得到的位置,時不時把玩一下,或者擦拭保養一下。
等到不喜歡的時候,也可以隨意丟棄,因為后宮里的花瓶絕不僅僅只有這一個。
被皇帝下令處死的那一刻,瑛貴人哭喊著自己冤枉,說自己沒有勾引三阿哥。
可是從頭到尾,她除了這句話也什麼具體證據都沒說出來。
其實這也是她故意為之。
此時無聲勝有聲,她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給本性多疑的皇帝留下一個猜想的空間。
也給自己自導自演的整場戲落個「開放式」結局。
以上這些事件的發生,都表明瑛貴人是故意勾引三阿哥的,那麼她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最終目的,就是想讓皇帝對三阿哥失望、厭棄。
最終斷掉三阿哥當下一任皇帝的可能,讓甄嬛的六阿哥得到皇位。
可是瑛貴人看似不爭不搶的一個人,為何如此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這樣做呢?
想一想葉瀾衣為何都已經位及嬪位,還要害皇帝,皇帝一死,她也自盡了呢?
其實瑛貴人的情況與葉瀾衣是一樣的,只是做事手段不同罷了。
瑛貴人是喜歡果郡王的。
當時在果郡王府、在清涼臺,那個還叫做采蘋的小丫頭,是王爺可以叫得上名字的人。
可見,二人平日是有些交集的。
浣碧真的是只是因為她長得漂亮才非要把她送進宮的嗎?
其實長相只是一方面,采蘋與王爺的互動才是最令她忌憚的。
采蘋做事妥帖,王爺喜歡安排她做事,所以甄嬛出事的時候才指定要她擔任起照顧的重任。
一個與王爺熟識的,又沒見過什麼其他英年才俊的小丫頭,面對俊瀟灑又待人溫和的王爺,很難不動心吧?
雖然王爺對她沒有男女之間的情愛,也足以令她愿意一生守候了。
可是這個守候的愿望也落空了。
采蘋在浣碧的安排下,進宮成皇帝的妃子。
浣碧難道真的愿意原本府里的丫鬟進宮得到盛寵,日后她作為王府的側福晉入宮覲見的時候還要給對方行禮嗎?
浣碧當然不愿意。
浣碧其實是想借甄嬛之手除掉采蘋。
只是浣碧小看了甄嬛的氣度,也小看了采蘋的后宮生存能力。
不爭不搶的她,并沒有礙甄嬛的眼,所以活了下來,還升了位份。
可是這樣的生活瑛貴人是不開心的,每天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強顏歡笑。
她需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
這件有意義的事就是讓果郡王的孩子當上未來的皇帝。
讓果郡王最愛的女人甄嬛成為太后,這也算是瑛貴人愛屋及烏。
(大家不要認為瑛貴人不知道六阿哥的身世,具體的稍后我專門寫一篇文章仔細給大家講講。)
瑛貴人的自我犧牲,確實是換來了皇帝對三阿哥的厭惡,但是也產生了更加惡劣的影響。
畢竟瑛貴人是果郡王府送進宮的,又是甄嬛的義妹親自挑選的人。
她的一舉一動都會牽連果郡王府和甄嬛。
雍正皇帝最敏感的事情就是皇權爭奪,自己那一輩經歷過九子奪嫡,僅存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兄弟。
讓他們活著,不代表他真的對他們放心,只是暫時還沒有什麼事情觸發他的敏感神經。
而下一輩的爭權奪利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皇帝要將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后宮婦人或者外朝大臣牽制著來確定繼位者。
雖然沒有實質證據證明瑛貴人的事件是果郡王或者甄嬛指使的。
但是皇帝心中已經埋下了懷疑的種子。這也導致后邊皇帝對兩者越發不信任了。
事情的發展往往不能盡如人意。
繼瑛貴人死后,果郡王也死了,用自己的死保住了甄嬛的命。
而六阿哥最終也還是沒有當上皇帝,認祖歸宗了。
如果瑛貴人知道自己死后,事情會這樣發展,她還會故意勾引三阿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