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與宜修皇后的恩怨由來已久,自打甄嬛頂著一張酷似純元皇后的容貌進宮起,宜修就注意到這個跟自己最討厭的嫡姐有五分相像的女人了,按理說甄嬛應該很不討宜修的喜歡,但是當時有個比甄嬛更讓人討厭的華妃在,宜修急需招聘一個幫手對付華妃,便沒少在甄嬛需要的時候搭把手。
等到華妃倒臺以後,繼承寵妃位置的甄嬛就成了宜修皇后的眼中釘,于是宜修又收買了安陵容提拔了個祺貴人來對付甄嬛,本來皇帝就因為甄嬛送華妃上路的事情惱了她,宜修又設計甄嬛穿上純元皇后的衣服來刺激皇帝,僅此一招就讓甄嬛對皇帝徹底失望,情願自請出家也不想留在皇宮。
本來甄嬛是可以在甘露寺安分守己的,但是宜修皇后太過狠毒居然想要斬草除根,扳倒甄嬛不夠還聯繫祺貴人的父親去針對甄遠道一家,那甄嬛就忍不了了。剛好果郡王出差的時候傳了死訊回來,甄嬛在給孩子上戶口之餘,順便為自己和家人報個仇不過分吧?反正只要她回宮了,宜修想必也不會放過她的,那就打起來吧。
甄嬛先是一步步剷除了宜修皇后的黨羽讓對方孤立無援,然後又用自己一個本來就保不住的孩子,陷害宜修謀害皇嗣,最終達到扳倒皇后的目的。雖然結果大獲全勝,但是甄嬛這一步走得很險,皇帝對于她這次小產和第一次小產的態度差別很大,要不是朧月突然跳出來作證,甄嬛可能很難度過這一關。但朧月公主的證詞並不在甄嬛預料之中,如果沒有朧月靈機一動,甄嬛該怎麼讓皇帝相信是宜修推了自己?
大家回顧一下整件事的過程,甄嬛是借祈福的名義讓皇帝把宜修皇后請到永壽宮的,當時宜修百般推脫說自己生病頭疼,甄嬛作為一介妃嬪自然是沒有本事命令正妻的,是皇帝再三要求宜修務必到場,領著眾妃嬪等了又等,讓蘇培盛去景仁宮催了又催,才讓宜修不得已出現在永壽宮的。
宜修皇后到了永壽宮之後一直小心翼翼,特地距離甄嬛非常的遠,是甄嬛請求她進臥室掛香囊,也是槿汐吩咐下人不許進屋,這麼明顯的算計四大爺會看不出來嗎?但是在甄嬛小產醒來之後,皇帝僅僅只是態度冰冷,任由宜修與甄嬛二人各自扯皮,直到朧月站出來為甄嬛說話,皇帝立刻就定了宜修的罪,這一連串操作怎麼看都像是他跟甄嬛合謀的一樣。
說什麼六歲的孩子不會撒謊,皇帝自己小時候多有心思他自己不清楚嗎?但是同樣的,宜修皇后害了多少人皇帝心裡也是有數的,他只是不知道純元也是宜修所害罷了。早在甄嬛下血本對付宜修之前,皇帝就對蘇培盛說過很多事情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因為都是女人的事他不想費心,另一方面也是看在純元的情分上對宜修一再容忍,既然這一次是甄嬛要收拾宜修,那皇帝可不得配合一下!
所以就算沒有朧月的證詞,估計皇帝之後也會給甄嬛找臺階下,畢竟他這個人最厲害的事情就是裝糊塗了,從前華妃還沈眉莊落水的時候,沈眉莊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皇帝還不是跟著大半夜盛裝打扮的華妃離開了?可見宮鬥這事兒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皇帝的心偏向誰。由于之前宜修多次針對甄嬛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甄嬛出于自保想要還手也是情有可原,只要皇帝清楚宜修的手段,他就不會責怪心愛的甄嬛反擊一次。